
人教版语文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喜欢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在这节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人?结合低年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力图给学生创造的读书实践的空间,以读代讲。让学生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积累语言。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文本中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膨胀”“歪七扭八”等词语的意思,激发学生想象,发展学生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具: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全文,整体感知;学习第1——3自然段。弄清莫格身体膨胀的原因,指导朗读;认识、读准生字字音,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你喜欢看童话吗?说说你都看过哪些童话?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全班齐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准的字多读几遍。教师巡视辅导。
2、组内自主识字。教师要注意发现会学习的小组,教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
3、检查初读效果。采用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挑读等形式,大面积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4、送生字宝宝回家,点人分段读课文,并正音。
5、读了课文,你觉得课文有意思吗?
6、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有意思?
7、相机引导,学习课文1—3自然段。了解故事的起因。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猫、破、扭、扇”四个字,问学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最会记哪个字?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教师区别“扇”,并范写,学生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写后面的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喜欢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文,引入新课
1、(出示词语卡片:湍急、倾盆大雨、瞳睡、撑裂、膨胀、震惊)
师: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1——3自然段,这些词语你们还记得吗?谁来给它们打打招呼。
2、指名学生读词语。
3、回忆课文的起因部分。是呀!莫格喝了主人喂的掺着酵母的牛奶后,会发生什么事呢,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读读课文的4——6自然段。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4—第6自然段。边读边想:英格喝了主人喂的掺着酵母的牛奶后、会发生什么事?
2、学生读完课文后,同座交流。
三、感悟文本,读好课文
1、刚才老师看到许多同学都笑了,老师想问问:你们都笑什么?
2、指名说。
3、原来大家都觉得莫格喝了主人喂的掺着酵母的牛奶后,所发生的事情很有趣,所以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让咱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第4、第5自然段,把这件事情中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划下来。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4、把自己觉得最有趣的句子读给小组的伙伴听。
5、班级交流。
交流中,学习句子。
(1)当学生读到“起初,它大得像一只绵羊……它把琼斯太太厨房的墙壁绐撑裂了”时,师出示:(),它大得像一只绵羊。(),它大得像一头驴子。(),它大得像一匹拉车的马。(),它大得像一头大河马。(),它把琼斯太太厨房的墙壁给撑裂了。
(2)请学生填空。
(3)教师引读,男女生合作读,感悟句子表达的有序、清楚。
交流中,读出情趣。
(1)当学生读到“只见整座房子膨胀起来……顿时,整座房子都塌了”时,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当时的情景,顺势理解“膨胀”“歪七扭八”等词语的意思。
师:孩子们,看到这情景,如果你就是那位琼斯太太,你会怎样呢?
(2)学生想象当时琼斯太太的动作、语言、表情等。
师:你们说得、做得这么好,相信也一定能将课文中描写琼斯太太当时的动作、语言、表情的句子读好。
(3)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再指名读、齐读。
6、听你们这么一介绍,老师也觉得这件事很有意思。愿意和我一起将这件有趣的事读一读吗?
7、师生齐读第4、第5自然段。
8、琼斯太太的整座房子都塌了,当镇上的人们看到这情景后怎样了呢?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9、指名说,镇上的人为什么震惊?
10、指导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重点指导读好“非常震惊”“没完没了地长”这两处。)
师:镇上的人看到这情景都非常震惊,担心它会没完没下地长,谁能将刚才看到的情景读出来。
指名读、评读、再指名读、齐读。
四、回归全文,激趣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想:如果莫格没完没了地长。还会发生什么事情,
2、班级交流。
3、师总结:可怜的莫格被赶出城门后,还在没完没了地长吗,它生活得怎样呢?回家后自己读读《面包房里的猫》的第二部分,相信你们会找到答案。
五、自主记、写生字,教师相机指导
请学生自己描红,一边描一边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学生独立书写生字,教师巡视,相机进行个体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朗读教学历久弥新,个性化朗读更是个性化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它是以不同形式地朗读,不同理解的朗读,融入自己的体验,通过对文本的再创造,从而更好的把握和感悟文章含义。
……此处隐藏35649个字……。人教版语文教案15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全国各地丰富的特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了解课文从两个方面抓住特点来描写故乡的杨梅,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3.口语训练:做一名小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为自己家乡的特产写一份广告。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家乡的特产,会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
教学策略:课前让学生充分查找资料,了解我国著名水果产地;观察中国地图,初步感知水果及我国著名特产的主产省份;收集四川特产的详细资料,拟定简要的特产介绍。
教学准备:
教师:中国地图、投影仪、特产实物。
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
一、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音乐《羊肉串》)
同学们,听着这耳熟能详的音乐,老师的心恨不得长上翅膀飞到祖国西北边陲新疆去一饱口服了。这首歌里唱的美食是什么呢?对啦,烤羊肉串可是新疆的一大特产呢。
(课件揭题,出示课题特产)
请用字义合成法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特产”这个词的意思的?
生:(纷纷说自己理解的“特产”含义)
是的,特,特有的、特别著名的;产,产品。特产就是某地或某国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
二、初识中国行政区划图,感知特产和产地。
我们的祖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幅员辽阔,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各个地区都有丰富的特产。古人说做学问的人要想学有所成,不仅要“读破万卷书”,还要“行遍万里路”。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次充实的“祖国特产之旅”,去了解祖国丰富的特产和他们的产地吧!
请看,这水果是?(课件葡萄)生:
请你说出葡萄产地。生:
是的,葡萄的产地在新疆。想想看,要表达这个意思,还可以怎么说呢?
新疆葡萄的美名传遍祖国大江南北,甚至在国际上都有很高的知名度。要表达这样的意思,我们还可以说
新疆的葡萄驰名中外;新疆的葡萄享誉全球;新疆的葡萄甲天下……
(板书:盛产、出产、驰名中外、享誉全球、甲天下……)
让我们读读这些词语,记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用上它们哟!
那,请用上刚才学过的词语来说说这三种特产的产地吧!
孩子们真会学习,一下子就学会了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上不同的词语,让我们的语言更丰富、更多样化。
三、水果和其最有名的产地。
刚才我们看到的葡萄和椰子都是水果类特产,就让我们的特产之旅从水果开始吧。请你把这些水果和它们的产地连起来,并在地图上指出它们的产地。
(课件:水果产地大巡游)
哪位小朋友来给大家汇报一下:
同学们都连对了吗?咱们祖国的特产可不只水果美名远扬呢!为了在这趟特产之旅中更高效的采购到祖国的特产,我们快分小组分类拟写特产采购清单!小组成员合作,填写下你们要采购的特产名。
(课件生分组填写) (汇报:我们小组采购的是类的特产,这类特产有:)同学们拟写的采购清单不仅正确而且还很详细。
看,丁丁也为这次采购拟写了清单,可是粗心的他在清单中出现了不同类的特产,你能帮他找出来,并说说这个特产是哪一类的吗?
生:汇报,师相机引导。
别看这分类事小看似简单,它可还是一门学问呢,就叫“分类学”,这门科学有利于我们更系统化地学习各类知识。
咱们是读书人,先来详细地了解一下我们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的书写工具: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吧。四宝中最有名的就是:(指名读)
比一比这三宝的产地名称,你发现:?
在丁丁的水果类中,有我最喜欢吃这两样水果,
哈密瓜和水蜜桃,看看大屏幕,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生回答:密和蜜)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哈密”是地名,所以此地出产的甜瓜就被称为“哈密瓜”啦!而水价含量最高,吃起来甜如蜜的这种桃子就被称为“水蜜桃”了。)
看吧,我们特产名称的起源还是特别有意思的,大部份体现了汉语的构词规律。比如(课件)“哈密瓜”“雅鱼”等就是以地产地地名命名的,“丝绸”“铁画”等就是以材质命名的,“鸭梨”“人参”等就是以形状命名的。听起来很有趣吧,课后你们如果有兴趣也可多多去探寻这些文字中的秘密吧!
四、了解特产的产地
不知不觉中,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特产,那你们了解这些特产的产地吗?和同桌交流你们收集到的资料,说说下列特产的著名产地吧!
这丝绸的产地“浙江”“江苏”,让我想起一句古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以苏杭代表的江南地区,素有中国“鱼米之乡”的美誉。来听听这首歌唱《江南》的乐曲吧,边听边想,你能从歌曲中找到多少江南的特产呢:
这首乐曲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江南的特产,还为我们描绘了江南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那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的漫天莲叶会不会又让你想到了另外一首赞美莲的诗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美景无限的江南荷塘里,还出产一种美味无比的鲈鱼,来,读读这首诗,感觉当时人们对鲈鱼的追捧热情吧!(课件)时至今日,鲈鱼依旧位列“中国四大名鱼”之首!只是,我们在享受美味时,可不能忘记了正是因为有了捕鱼人艰辛的劳动才有我们的美味佳肴啊!来,带着我们对劳动人民的钦佩与尊敬之情再读读这首诗!
你们读得真是声情并茂,不知道会不会背了呢?试试吧!
同学们知道吧,我们还认识一位唐朝大诗人张志和,他流连鳜鱼美味,在斜风细雨中垂钓江中不愿归家。你知道这是哪首诗吗?
生:《渔歌子唐张志和》
五、介绍家乡的特产。
这江南真是个好地方,令人神往。我们家乡四川同样有“天府之国”的美称,特产也不少。我们应该为自己是一个四川人而感到——骄傲。
好,就请你自豪地为大家介绍一下,四川有些什么特产吧!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深深地感到,无论哪种特产,都是靠劳动获得的。劳动既是艰辛的,但也是快乐的。你们在收集这些特产资料的过程中也付出了辛苦的劳动,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收集资料的呢?
生:看书、同学之间介绍、看电视、上网、旅游、看广告、看商店字号。
在这里,我特别要提到两位同学,他们是亲身实践去收集了相关资料。
一位是王梓润小朋友,他为了更好地完成资料收集作业,特意去特产专卖店做了详细地调查与统计;另一位是王熙锐小朋友,她为了更真切地了解青城茶的相关知识,利用清明假期去实地采摘了茶,还参观了茶厂,真正感受了学习的乐趣,学到了丰富的知识。
看来,我们不仅仅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学到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语文知识也不少呢!所以,从今以后,我们探索的目光要投向更高远的天空,我们实践的脚步要迈向更广阔的天地。苏轼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用自己的学习行动为我们的知道海洋注放更多的“活水”吧。